青翼CAM是一款全新自主开发的新一代大型通用数控加工软件,加工策略覆盖2轴、2.5轴、3轴、曲面加工、高速自适应铣削以及可定制的多轴加工、线切割、深孔钻等专业领域,软件具备刀路生成、刀路仿真、碰撞检查、后处理和工艺输出等主要加工功能。
关键特性
1.优秀的用户体验UX
青翼CAM的产品设计注重实现高效、轻量和智能的特性,将新一代UX设计理念与AI参数推荐机制融入CAM软件,为工程师带来清晰的视觉层级认知与出色的操作体验。 丰富灵活的快捷指令与拾取规则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编程过程中的操作次数,同时配合智能匹配、特征识别辅助工具、AI参数推荐功能,使易用性贯穿CAM软件的方方面面。
2.丰富的加工刀轨策略
青翼CAM提供了覆盖2轴,2.5轴以及3轴加工场景的常用加工策略。以典型加工场景为导向,优化参数设置;支持基于不同几何驱动元素的编程,减少对模型格式的限制,适应不同的编程条件。 结合多年行业加工经验,推出符合最佳工程实践的行业定制刀轨策略,显著提升CAM编程的效率,保持编程高质量的一致性,同时降低CAM工艺编制成本。
3.动态过程模型
青翼CAM将动态过程模型贯穿于CAM编程过程中,实时创建和更新动态过程模型。利用剩余铣参考过程模型可以自动进行残料加工,优化加工工艺。 刀具动态碰撞检查功能充分考虑刀具整体形状和动态过程模型,确保生成的刀轨安全可靠,加工全程无过切、碰撞。
4.创新的加工刀轨算法
青翼CAM整合了多项创新的刀轨算法,推出了高速开粗刀轨策略,自适应切削层,自适应正交刀路,自定义进刀区域功能等,使编程操作更简便,编程刀路更符合加工实践。 通过优化刀轨计算内核使刀轨计算更快速,刀路更安全、高效。
5.特征识别与AI智能编程
青翼独创的基于混合识别算法的智能AI特征识别技术,可以实现普通孔、螺纹孔、沉头孔、方槽、键槽、异形槽、T刀槽、轮廓、平面、凸台、倒角、任意多阶孔以及相似线串等多种线、面特征的识别,能够显著简化工序几何定义过程。借助工艺知识库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工艺推理技术,系统为您自动决策最优的工艺与最优推荐刀具方案,支持按照同一方向深度对特征进行合并加工,并提供可配置的排序策略规则对整体工艺进行自动排序,轻松实现“一键智造”。
6.创新功能引领智能编程
青翼CAM提供一系列智能工艺的高级功能,着重解决了企业关于工艺知识沉淀、相似零件工艺复用以及非典型特征工艺知识重用等挑战。通过创新性的技术手段,推动智能工艺向更高层级演进: 低代码工艺知识配置工具、家族件检索及整体零件工艺复用、特征自学习(Feature Teaching)
7.制造数据输出与加工仿真
青翼CAM具备丰富的后处理器库和可配置的车间文档输出机制。可方便地将CAM制造数据输出到加工现场指导和驱动加工过程。 集成的加工仿真环境方便用户实时查看毛坯材料去除过程,检查碰撞和过切。最大限度的模拟现场加工情况,确保编程刀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青翼 CAM 云平台与青翼 CAM Viewer
青翼 CAM 云平台是 CAM 数据的共享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青翼 CAM 数据,实现文件共享、远程协作、多终端同步等功能。 青翼 CAM Viewer 可以让加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更快地访问所有 CAM 数据,用户可以在机床单元直接查看和模拟与制造相关的数据。
青翼CAM介绍
青翼CAM通过整合创新的知识工程技术,为CAM工艺工程师带来了便捷和高效的编程体验,显著缩短了机加工艺编制周期,大幅度提升了机加工艺质量,为企业降低了机加工艺的编制成本。
青翼CAM具有独创的AI驱动的智能编程模块,具备复杂特征识别、 低代码工艺知识编辑器、 相似件工艺复用以及自学习特征(Feature Teaching)等先进功能,突破了传统特征加工技术的诸多局限,定义了智能机加工艺的新范式。
青翼CAM与青翼机加智能工艺平台集成组合,可以为装备制造半导体和、高科技电子、模具和精密加工以及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的智能制造企业提供性能卓越的端到端的行业化的数字化智能制造完整解决方案。
关键技术优势
一、优秀的用户体验UX
1. 线串拾取与智能匹配
青翼CAM提供了强大的对象拾取功能及智能匹配功能,使CAM编程更灵活且高效。
2. 自动加工高度及加工高度范围动态显示
对于部分工序策略,青翼CAM提供自动加工高度识别功能,比如继承工件、继承毛坯、继承IPW、用户自定义等。另外,青翼CAM还提供了加工高度范围动态显示功能,用户在设置加工高度范围时会自动显示提示面,加工范围一目了然。
3. AI驱动的工艺知识管理
依托强大的OOTB刀具库以及AI推送引擎,青翼CAM拥有智能的工艺知识管理和推荐机制。
二、丰富的加工刀轨策略
1. 典型加工场景导向的刀轨策略
从加工场景出发,青翼CAM提供多种典型加工场景导向的刀轨策略,方便用户针对特定加工场景使用,包括:
2. 兼容多种驱动元素的刀轨策略
青翼CAM提供了基于不同几何元素驱动的刀轨策略,无论加工模型是实体、片体还是草图线框,均可作为驱动元素产生刀路,方便客户应对各种模型的编程。包括:
3. 高效的孔铣刀轨策略
基于工程实践经验,青翼CAM提出了创新的孔铣加工刀轨策略,用户可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刀轨策略,包括:
三、动态过程模型
1. 加工过程模型动态更新
青翼CAM在编程过程中会实时计算和更新过程模型,用户可以随时掌握毛坯形态,指导下一步编程操作。加工过程模型也会在刀路计算过程中被充分考虑到,确保生成的刀轨不会与过程毛坯发生碰撞,减少空走刀,刀轨安全高效。
2. 刀具整体动态碰撞检查
青翼CAM具备组装刀具整体动态碰撞检查功能,将有效地解决深腔加工时刀具整体与毛坯发生干涉的问题。
激活此功能,刀轨计算时将同时考虑刀具的刀柄和夹持器部分,也会实时动态计算毛坯形态,根据当前的剩余材料进行刀具碰撞检测并修正刀路,避让干涉。
3. 剩余铣
剩余铣算法自动识别前序工序的剩余材料计算刀轨,支持通过参考刀具或参考过程模型自动识别残料区域。
剩余铣功能允许用户首先使用较大尺寸刀具快速清除大量材料,然后选择小尺寸刀具去除残留材料,优化加工时间,提升工艺合理性。
四、创新的加工刀轨算法
1. 高速开粗刀轨策略
青翼CAM拥有强大的高速粗加工刀轨策略。与传统的刀轨算法相比,该刀轨策略具有以下特点:
2. 自适应切削层
传统的恒定切削层深度的等高加工策略,在平缓区域处会残留较多的材料,表面质量很差。青翼CAM提供了自适应切削层深度算法,在平缓区域的刀路层之间增加额外的刀路,加工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同时适应陡峭和平缓区域的加工。
3. 驱动线属性定义
通过指定驱动线属性,区分开放边和共用边,引导刀轨算法从开放边下刀,实现含开放区域的优化加工。
灵活的开放边和共用边的定义方式可以让用户自由控制下刀区域,适应不同加工场景。
4. 自适应正交刀路
此刀轨算法会在平行加工曲面陡峭区域时生成和常规刀路垂直的刀路,以改善加工曲面质量。当算法检测到刀路间间隙过大的时候,会在常规刀轨90度的方向生成附加加工刀路,保证加工表面质量。
五、特征识别与AI智能编程
1. 青翼特征识别
青翼CAM提供基于几何拓扑分析的加工特征自动识别技术,在识别特征类型、覆盖率和识别性能等关键指标上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几何特征支持普通孔、螺纹孔、沉头孔、方槽、键槽、异形槽、T刀槽、轮廓、平面、凸台、倒角、任意多阶孔等146类特征的快速识别
线串特征支持开放线串、封闭线串、公共边、零件外轮廓的识别,支持相似线串特征的快速识别与匹配
识别模式支持单方向、指定多方向、全方向识别三种识别模式
识别性能5秒内完成数千特征的识别,识别速度同行业领先
2. 识别过滤与保护
支持对特征进行识别过滤,并对已识别特征进行检测与保护,以避免倒扣特征的加工。
孔特征过滤支持通过指定平面、指定Z向深度、相同孔径、指定颜色等方式对识别的孔特征进行筛选
槽特征过滤支持通过拐角半径及槽深度对识别的槽特征进行筛选
倒角特征过滤支持通过倒角宽度范围、倒角角度对识别的模型倒角特征进行筛选
部分面过滤可以指定模型上的面进行识别过滤,筛选部分包含或者全包含的特征
3. 特征分组与工艺排序
识别到的特征会按照特征分类与Z向高度进行自动分组,支持对特征进行手动合并加工,如合并所有孔特征在一个点钻工序中进行加工。
软件提供工序排序策略设置,可以依据用户需求按照特征高度、工序优先级、刀具直径、刀具号等综合规则对工序顺序进行自动调整,确保工艺方案的合理性。
4. 工艺决策与刀轨计算
基于特征识别结果,借助工艺知识库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工艺推理技术,系统会为您自动决策最优的工艺与刀具方案,并自动计算刀具轨迹,实现CAM编程过程的自动化。
六、创新功能引领智能编程
1. 青翼低代码工艺知识编辑器
低代码工艺知识编辑器支持用户对工艺特征种类和特征工艺规则进行扩展与自定义,通过简单的拖拽及图形交互操作,即可完成企业工艺知识库的编辑与维护。
2. 可视化特征配置
用户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对特征进行查看与配置,支持对特征变量因子的配置以及特征加工区域的自定义配置。
3. 多阶复合孔特征配置
支持通过元特征方式,图形化显示并定义任意阶复合孔特征。支持低代码方式对各阶孔的加工策略进行自定义配置。
4. 家族件工艺复用
家族件工艺复用功能基于模型多维度属性匹配的自动工艺规划系统,帮助家族零件实现整体工艺顺序及加工工艺的自动迁移。
5. 特征自学习(Feature Teaching)
通过融入先进的人工智能和自学习算法,自学习特征可以快速定义各类非典型特征或加工区域,并利用已有的工艺快速建立工艺知识库,突破传统特征加工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