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云科技有限公司

 

又一大赛收官,瀚云科技代表参赛并获嘉奖!

  近期,由长、株、潭三市工信局等单位指导,长沙市工业互联网协会主办,中电软件园、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湘潭分公司、长沙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联合承办的“湖南省首届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创新大赛”总决赛顺利落下帷幕,瀚云科技代表湘潭至诚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参赛,通过27进16初赛后,在16进9总决赛中脱颖而出,斩获“网络人气王”殊荣!

1

  本次大赛以“创新工业互联 智慧场景湘融”为主题,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关键问题,以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应用价值牵引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深入贯彻湖南省委省政府“三高四新”战略,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支撑,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帮助企业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支撑和服务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1

  瀚云科技华中区域解决方案专家胡芬作为团队代表进行初赛答辩

  2020年,瀚云科技与湘潭至诚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湘潭分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湘潭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瀚云科技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及解决方案技术支撑,电信提供网络及云上资源,至诚科技负责组建,三方共同依托各自优势,聚焦企业设备数采、生产执行、运营管理、供应链与销售、售后客服等关键环节,提供可复制、可落地的数字化转型应用,让湘潭本地企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式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带动区域工业能力更快更好发展。

1

  大赛期间,瀚云科技根据湘潭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经验,“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制造运营中心”为主题,深度分析该地区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痛点、难点,为企业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运营中心,助力企业实现从生产到运营的全要素互通互联,达成数据可视化、生产信息实时化、生产流程透明化、生产管理智能化、经营决策精准化等整体目标。最终,“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制造运营中心”方案得到大赛评委及参赛企业的一致认同与好评,通过初赛、决赛两次筛选,获得优秀奖殊荣并且在随后的网络直播人气投票中脱颖而出荣获“网络人气王”荣誉

  延\申\阅\读\

  其实在目前这个制造业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大部分企业对于“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这些名词并不陌生,可对于这些概念却没有深入的了解去探讨,甚至很模糊,“两化融合”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实现的结果,是目标。实现智能制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来说,需要先实现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最终走向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把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模式引入到我们传统行业的生产组织当中去,在我们的日常生产中,人、设备、产品、物料等时刻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通过工业互联网,可以使海量的数据信息传递、集成、挖掘成为可能。“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关系”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工业互联网作为如今工业革命的核心推动力,智能制造的实现需要工业互联网打造全新的工业生态系统,而两化融合就是这两者的前提。

1

  制造业为什么要选择互联网,并搞出这个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来。

  其实互联网对于制造业而言,并不特别

  直白的说就是一个可“降本增效”的工具。

  而且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工具。

  所以就给互联网穿上了一层“工业”的外衣,搞出一个工业互联网来。

  互联网或者说工业互联网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制造业企业产生深度影响。

1

  01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计算机的使用,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于任何行业、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普惠式的福音,作为一个工具来说,它真的是太强大了,它的出现改变了这个社会。同样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真正的改变或许才刚刚开始。

  要说工业互联网,先要提前了解各种信息化软件的推广和使用,工业互联网本质上是数据的互联互通,而各种工业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就是工业数据互联互通的基础,所以要谈工业互联网,我们还是要依托工业软件系统来谈。

  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存在一个误区,特别是很多“砖家”的宣贯,都往着工业互联网的“愿景”目标去做介绍和分析,谈什么工业大数据,工业云计算,工业云服务等等,其实这都是后话,企业真正要夯实的是基础,这个基础要从两个方面去努力,即硬件和软件的配套推行。

  首先谈一下硬件,工业互联网的很大部分应用会集中在工业设备的互联互通,远程监控,数据采集与应用等方面,这就需要企业的硬件设备具备起码的通信传输功能,也需要工业更多的操作系统具备开发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式。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工业互联网,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就中国制造业目前的装备水平而言,显然是很不够的,别说什么通信模块和通信接口的事情,就是数控技术的普及程度都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在硬件方面,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这段路的成本不低。

  再说回工业互联网对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方面,其实随着各种硬件和软件的升级和应用,企业的经营模式会出现颠覆式的改变,我们来举个例子吧,例如产品的设计环节,产品设计完成后,会直接生产相应的BOM表提供给ERP系统,然后ERP系统根据订单情况直接生产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通过MES系统管理生产过程,同时产品设计图纸经过工艺编制和审核后,直接将加工流程、程序下发车间并与MES系统对接完成生产,这一系列过程都是通过信息化软件来完成,这中间的所有沟通和交流过程都由既定化的软件来控制流程和进度,这样的企业运营节奏是传统的企业管理很难企及的,而且任何环节的滞后和懈怠都会有相应的提示和数据支撑,这对于相关人员的工作业绩的评价,主观能动性的调动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当然上面说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应用点而已,类似的还有仓库管理系统,设备运维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等等一些列的工业软件系统,他们的集成式应用会极大的提升整个企业额工作效率,甚至改变整个企业的运作模式。

1

  02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永远都是企业经营的主旋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降低的成本就是利润”,甚至很多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是在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上,而是在企业成本的控制上,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对成本的控制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工业互联网对于企业经营成本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企业内部流程而高效的沟通,无论是上下级的纵向沟通,还是平级横向沟通,甚至是跨部门的斜向沟通都能够随着工业信息化软件系统的应用而得到极大的提升,甚至很多沟通的业务流程都被程序化和模板化,这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不仅仅是效果够高,在成本控制实现了最小化目标。

  B、根据工业大数据进行经营状况的优化和改善,很多时候我们谈大数据,特别是工业大数据,其实这个工业大数据应用是有相应的步骤和流程的,首先得实现工业大数据的采集,然后是存储,最后才是工业大数据的应用,在这里来举个例子,我们采集了某个加工工序的质量数据,然后基于这些质量数据去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该工序产生的不合格品和废品大部分都是因为材料的疏松、砂眼,杂质等问题引起的,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去检查公司采购的材料是不是存在质量问题,然后规避类似的事情再发生,这对于企业生产成本的节约是不可估计的,如果没有这些工业数据,我们很难去做这样的评价和分析。

  C、可以根据设备的联网运维数据实现维修备件库的最小化和最优化管理,例如我们可以针对公司的设备运行情况和维修情况做一个数据分类,甚至对设备的维修部件和更换零件做一个数据分类,把什么样的设备容易坏,设备的什么零件容易坏,坏的频率是多少来决策我们的设备备件的采购和安全库存,这是一个很节约成本的做法,一旦用起来会颠覆你的想象。

  D、工业软件的普及使得很多工作变得简单而低成本,例如工资计算,这对于大部分制造企业而言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每到月底就要根据工人的工票去计算工资,花费了很多人力和物力,如果有信息化的管理软件,所有的工资计算都mes系统中自动完成,月底只需要导出一个工资报表即可,而且工人可以每天都实时看到自己的工资变动情况,这简直不要太爽。等等,工业软件对于制造企业的改变 简直就是颠覆式的,对于成本的节约也是如此,这完全是另外一种玩法了。

1

  03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

  对产品的质量提升,其实这个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的体现,首先是硬件的升级,要做工业互联网,企业的生产设备的数控化和自动化升级是势在必行的,这种全新的高新技术加工模式,本身就极大的脱离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工人技术和经验的依赖,转而依靠先进的加工设备、夹具和刀具来保证产品的生产,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产品的加工质量。

  在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中,我们很早就提出所谓的工匠精神,大师技术,工人经验等等,其实对于现代化的生产加工技术而言,工人的技术水平并不在我们的考虑之列,特别是全自动化加工的生产模式,对于工人的技术水平没有太大的依赖性,他们在整个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只是起到辅助性的作用,而且可替代性很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企业人才结构的一种优化。

  同时基于信息化的工业软件系统的应用,工业数据得以真正被重视和使用,例如产品生产的质量数据,这些数据在积累到一定的量级,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标准后,对于企业生产的改进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例如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对干加工参数的调整,对干刀具的选择,对于生产节拍的控制等等,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够极大的改善企业的生产质量,这就业工业大数据的力量。

  04缩短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

  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加快订单的交付能力,是制造型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加快产品的生产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完成更多的营业收入,同时减少了人员、机器等的损耗,降低了平均生产成本。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的交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缩短生产周期也成为了许多企业对自己的要求。针对耗时长的环节进行专项整改,才能优化生产。

1

  具体来说,缩短生产周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加强生产计划的牵引和监控作用。生产计划的制定是依据销售计划而来,因此,要完善销售主计划、生产计划二级体系。加强订单的可视化管理,让订单交货信息更快、更准确地传递到计划和车间。加强对车间、采购的监控管理。提高计划的平衡性,控制欠产。利用日事清易用的工作计划与任务管理软件,它能够合理让员工规划工作日程,让管理者及时掌握员工工作饱和度、工作进展状况等等。这样不管是个人高效完成工作,还是团队协同作业,都可以轻松搞定。缩短物料采购周期。物料采购周期的缩短,可以通过优化供应商的布局,缩短采购半径,协助物料标准化的推行,减少采购物料种类,清理需二次、三次发外加工物料。提高生产效率。利用车间技改,生产线调整的机会,重新梳理各生产线与产品的对应关系,推行专线生产。对计划平衡性,物料回货及时性重点管理,确保总装车间生产的持续性。加快尾数清理速度。加强物料齐套检讨,确保上线物料齐套,减少车间物料损耗,出现尾数及时上报缺料,加快采购尾数物料回货的及时性,通过仓储数据的打通融合数据信息尽在掌握,智能协同从而缩短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自强不息,攻坚克难、奋起直追,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中国奇迹,制造业的强大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志,而智能制造是我们实现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投身于这个行业愿与各行各业共同走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