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汉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汉思探智能未来:汽车制造业数字化的 “AI+X” 创新实践

 

(图例一)

  一、背景简述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今天,AI技术已成为企业提升效率、优化决策和加速创新的重要动力。汉思深刻认识到,智能化不仅是未来的趋势,更是当前各行各业业务创新和升级的核心引擎。通过结合AI技术,我们正在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业务架构,推动企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近期汉思与某著名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在质量管理、生产流程优化和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AI场景优化深入探讨和尝试。

  二、AI优化实践场景

  描述性语句的结构化(如车辆选装信息)

  在工艺制造过程中,经常存在大段连续性描述文字内容用于指导岗位操作或部件选装,这些只能由人工识别的内容不利于数字化管控、防呆控制。

  例如:从以下(图例二)大段文字描述中摘取出符合数字化管控的结构化数据

(图例二)

  传统代码开发方式将面临解析字符内容不固定、位置不固定、文本标识不固定等困难,且一旦描述发生哪怕标点符号上的细微变化,都可能面临修改代码重新发版的挑战。

  利用AI大语言模型赋能,发挥其理解分析自然语言的优势,可通过提示词(图例三)的编写便能轻易输出结构化的关键数据(图例四)。且能自适应描述文字的部分变化调整,即使当变化无法自适应解析时,简单调整提示词即可,且不会对现有业务系统造成停服发版影响。

(图例三)

(图例四)

  (1)轮胎尺寸信息识别

  各国对汽车轮胎尺寸均有严格法规(如中国 CCC 认证、欧盟 ECE 认证),合格证数据需与实际装车轮胎完全一致。若存在偏差,车辆将无法通过出厂检验或市场准入审核,面临停产、召回或罚款风险。

  利用AI图像文字识别手段,对生产车辆的轮胎标识尺寸(图例五)进行识别(图例六),识别数据再与该车辆合格证上轮胎尺寸数据进行对比,达到实际尺寸和证书尺寸强校验的目的。

(图例五)

(图例六)

  (2)AI数字人之人员培训考核

  在制造业 “存量竞争” 与 “技术颠覆” 并存的时代,员工培训已从 “可选项目” 变为 “生存刚需”。明智的企业会将培训视为 “人力资本增值引擎”——企业更需通过培训将员工从 “重复执行者” 升级为 “问题解决者”,这才是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而传统员工培训方式本身面临诸多挑战,利用AI+辅助培训执行方式,将打破传统培训方式的相关壁垒和难点。(图例七)

  (图例七)

  利用AI+方式,并非替代传统培训,而是解决其 “非个性化、低互动性、难量化” 的固有痛点,在制造业,AI + 培训正从 “效率工具” 升级为 “生产力要素”—— 通过精准匹配技能需求、模拟极限工况、量化能力成长,推动员工从 “被动接受知识” 转向 “主动构建能力”。

  • 分层分类梳理针对不同角色、技能、岗位所需的培训材料, 将材料知识利用“切片模型”(Chunking Model)切片存入向量数据库中供知识库使用。
  • 多维感知控制服务(业务系统数据变化监控 )感知岗位人员变化信息,自驱动人员对象模型属性变化,下发业务指令。
  • 人员相关管理系统接收相关指令自动生成培训、考核相关待办任务。
  • AI数字人根据培训待办自动抽取知识库相关培训考核内容,对话式引导对应人员培训和考核。
  • 关键岗位配置视觉识别系统或班组长巡查,跟踪人员培训执行动作效果。

  三、AI优化探讨场景

  (1)开收班点检AI助力

  开收班点检是指在设备或产线启动(开班)和结束(收班)前,对关键部件、运行参数、安全状态等进行检查,确保生产安全、稳定运行。

  核心目的:预防故障、降低停机风险、保障产品质量、记录设备状态。

  传统方式:

  • 依赖人工经验,漏检、误检率高
  • 记录易丢失、难追溯,数据利用率低
  • 异常响应慢,故障处理滞后

  (图例八)

  随着数字化的普及,开收班点检场景从传统作业记录方式V1.0升级到数据化V2.0(图例八)。然而该场景下数字化V2.0只是把线下填报表单搬到了线上,同时增加了多媒体信息的一些录入方式,该方式同样面临问题和挑战:

  • 执行项目的勾选与实际存在偏差
  • 录入耗时
  • 传递信息简单的风险、以及问题

  本次AI探讨,将该场景进行AI结合分析,通过AI相关的技术方式和手段,能大大简化信息识别录入过程、提高信息利用率(图例九)

 

(图例九) 

  1. 整理提交不同岗位、不同产品开收班点检事项及图例资料,并将材料知识存入AI知识库。
  2. 开收班执行:拍摄点检内容项目、口述交接班注意事项
  3. AI分析比对知识库对应项目,判断点检执行效果及合规性。分析语音内容,识别注意事项和待办任务,推送信息至下班次对应岗位人员。


  (2)ANDON管理AI助力

  ANDON(安灯)管理起源于丰田生产系统,通过可视化信号(如灯光、看板)实时反馈产线异常(如设备故障、物料短缺、质量问题),实现 “问题即停、快速响应”。

  核心目标:缩短异常处理周期、减少生产浪费、保障流水线连续性。

  传统方式:

  • 依赖人工触发,存在 “瞒报” 或 “延迟上报” 风险
  • 异常定位模糊(仅能定位到产线区域)
  • 数据碎片化,无法分析趋势(如高频故障点)
  • 主要依赖广播和安灯显示,若工人未关注广播或安灯(如环境嘈杂、注意力分散),易错过信息,且难实现个性化、精准化通知到人

  AI+ 方式:(图例十)

  • 借助 AI 语音模型解析,能精准识别工位 ANDON 的语音交互内容(如物料求援具体缺啥、质量异常具体问题等)
  • 除传统方式外,增加手环通知、看板推送等,可精准触达责任人,通过看板让相关区域人员知晓,可联动任务 / 通知 / 异常系统,实现信息多维度流转
  • 从问题触发(工位 ANDON )、解析(AI 模型 )、通知(多渠道 )到问题响应闭环,可跟踪问题处理进度、结果,利于企业沉淀数据,分析异常
  • AI 自动解析、分配通知,减少人工识别、传达环节,提升异常处理响应速度,适配复杂生产场景下的多元需求

 

(图例十) 

  (3)过程质量控制AI助力

  过程质量控制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物料、设备、工艺参数等环节进行监测与干预,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核心目标:减少不良品率、追溯质量异常根源、优化工艺参数、降低质量成本。

  传统方式:

  • 除质量检测设备外,更多依赖人工巡检、抽检、全检
  • 无法预判关键人工工序作业动作对质量的影响,仅能事后发现问题
  • 问题闭环处理涉及跨部门情况下,通知/升级机制执行不严谨

  AI+ 方式:(图例十一)

  • 通过AI视觉识别手段动态监测关键工序人工作业,比对工序标准执行动作,预测质量问题
  • 通过多渠道通知方式,确保异常第一时间推送至对应人员
  • 处理问题响应闭环时间根据规则自动升级通知

(图例十一)

  四、结语

  汉思和该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对生产、质量过程、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AI相关探讨和分析,双方对于AI在制造行业的场景助力方案构想和方向高度一致,目前也正在推动将讨论内容立项落地。

  汉思致力于通过AI技术,打造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人性化的业务环境,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我们深信,在AI的帮助下,未来的企业将更加敏捷、高效,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赢得未来的竞争。

本文为厂商原创投稿文章,未经厂商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厂商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