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王晓云在业内会议上发表题为《面向6G的无线接入网架构思考:从C-RAN到CIS-RAN(智能协作RAN)》的主旨演讲。
王晓云介绍,移动通信无线接入网架构经历了从还原论指导的单点优化,向系统论指导的协同优化的发展过程。在1G/2G时代,面向简单任务,传统分布式接入网架构通过单点优化即可实现用户高效传输。但面向3G移动互联网和4G/5G产业互联网时代,分布式架构面临效能和性能双重难题,协作优化是网络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2010年,中国移动全球首次提出C-RAN(集中式、协作化、云化的无线接入网)架构和机制,这一架构从全分布式的“一连接一处理”,转变到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N连接一处理”,实现了无线接入网的协作化、集中化、绿色化和云化。C-RAN架构已在商用网络中部署,显著降低了网络平均综合能耗,提升了边缘用户的通信性能。C-RAN架构持续支撑我国以及全球3G/4G/5G发展。
6G网络在性能、多元服务能力、敏捷供给和资源效率等方面面临全新挑战,这要求无线接入网架构必须实现重大变革。中国移动提出的CIS-RAN (Cooperative,Intelligent,Service-based RAN,智能协作无线接入网) 架构,以“协作化、智能化、服务化”为核心,正是应对这一变革的关键方向。
协作化(Cooperative):突破边界,多元融合
CIS-RAN突破传统C-RAN的协作局限,实现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多维融合。一方面,持续强化通信协作,例如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化协作MIMO(多输入多输出),实现全局优化和用户一致性体验;另一方面,深化通信、感知与智能等多维能力的网络化协作,例如通过网络化协作的“通感一体”技术提升感知精度。这一过程中,架构需在增强多点协作同步精度的基础上,引入基带处理单元(BBU)间的实时信息交互,进一步拓展数据采集感知能力与多点协作融合处理功能。
智能化(Intelligent):AI赋能RAN全流程,RAN使能泛在AI应用
智能化是CIS-RAN赋能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具体体现在两大方向。一是AI赋能网络全流程。将AI技术深度融入无线接入网(RAN),利用其在特征提取、实时推理、复杂算法求解等方面的优势,覆盖从系统级组网协作到链路级处理的全流程,突破性能与效率瓶颈。例如,智能MIMO协作能有效降低算法复杂度和处理时间。二是支撑泛在AI应用。重构面向用户服务的流程与功能,支持终端计算卸载、数据开放和AI新要素传输,以满足低时延AI服务需求。架构采用“集中+分布式智能”模式,通过集中AI管理和协同单元,实现跨BBU协同,并灵活部署分布式数据与计算资源。
服务化(Service-based):RAN能力开放和敏捷定制
借鉴5G核心网服务化理念,CIS-RAN将推动RAN能力向“开放化、定制化”演进。其演进路径分为两步。首先聚焦于能力可开放,即以服务化方式高效对外提供RAN各项能力;进而实现能力可定制,通过功能原子化和交互接口(API),支持按需组合服务、功能可插拔,快速适配多样化场景和行业定制需求。这一转变将对RAN架构与交互机制带来深刻影响。
王晓云表示,CIS-RAN通过分类采传、分层汇聚、分布智能、能力开放、服务下沉等特性,将有效满足6G核心目标,是6G时代无线接入网架构的重大变革。目前,中国移动已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展CIS-RAN架构的初步设计,但具体的实现方案、路径和节奏仍受标准化、硬件生态等因素制约。中国移动希望与国内外合作伙伴携手,联合攻关关键问题,推进标准制定和产业生态发展。